找到相关内容636篇,用时19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

    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。不论是八正道或三十七道品,都可看成属于四圣谛之中的第四谛,亦即道谛。三法印或三相在南传佛教的巴利文圣典,指谓诸法无我、诸行无常与一切皆苦,可以看成四圣谛之中的第一谛亦即...四圣谛的次第有如良医先知病情(苦谛),寻出病源(集谛),而后对治(灭谛),最后想出对治的具体办法(道谛)(注3)。   然而我们有否充足的文献去证实,四圣谛构成根本佛教的主要部分,实系释迦金口直说的...

    傅伟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941023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六讲

    都离不开四圣谛。有的是让人认识世间的苦恼,是为苦谛。有的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,是为集谛。有的是解释什么是解脱的境界,是为灭谛。有的是解释如何修行证得解脱,是为道谛。   佛陀在世间第一次所说的...后来又对他们反复讲说《无我经》,这五位随从才先后证得阿罗汉果,连同佛陀世间就有了六位阿罗汉,最初的僧团就出现了。  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四圣谛: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,这四者真实不虚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577149.html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的说明  辛一、教授苦谛  辛二、教授集谛  辛三、教授灭谛  辛四、教授道谛  庚二、结义  四、结论  p. 401  一、简介《现观庄严论》  鸠摩罗什翻译的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中,有一段经文说...之名的名言灭谛。这一点是应该认识清楚的。   关于道谛的事相,《集论》云:“何谓道谛?根据定义简单地说,能够彻底知苦、断集、证灭和修道的道,就是道谛。又道有五种:即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和究竟道。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十八)

    ,情形如下所列。本惑十种都是迷于苦谛,所以都是见苦断。至于身见、边见、戒禁取见,身见是缘五蕴假和合,从而缘命根、同分而起,而此等是依迷因而生的苦果,由于对于非迷果的,不会生起,因此不对集谛、灭谛、道谛而起;边见是依身见而起断常二见,因此只对苦谛而起,对其他三谛同样不起;戒禁取见是非因计因、非道计道,是对迷果的苦谛而起,但是集谛、灭谛是迷之因,悟之果,因此不对此二谛而起,非道计道的戒禁取见是对道谛而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7.html
  • 漫长的精神历程

    其仍处于“因位道谛”的范围,还不属“果位灭谛”——涅槃的范围。但已经接近灭谛了。觉是智慧和明了,佛的本意就是一个觉字,可见觉在佛教智慧中的地位。七觉支就是七种觉悟,分别是念觉、择法觉、精进觉、喜觉、轻...心物皆寂的境界,这里,与灭谛的涅槃已相隔不远了。  三十七道品是道谛的核心部分,在佛教大乘瑜伽唯识学内,又把道谛分成“资粮道”到“究竟道”五大阶段。  第一阶段的资粮道,如《瑜伽师地论》所说:  若自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439357.html
  • 佛陀的启示读后

    佛陀的启示读后 释开普  罗睺罗先生(以下简称“作者”)所著的“佛陀的启示”一书,主要是介绍“四圣谛”,四圣谛中又特重发挥“道谛”;是以本书是难得的一部“灭苦...) 苦谛。  (二) 集谛: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。  (三) 灭谛:苦之止息  (四) 道谛: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。”(第二八至二九页)  第一圣谛──苦谛  苦谛不宜译成:“The Noble ...

    释开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454615.html
  • 浅谈佛教基础常识

    浅谈佛教基础常识  佛教最初衷的思想指导是四谛,谛即真理的意思,四谛就是四条真理。分别是:苦谛,集谛,灭谛,道谛。苦谛是言苦,认为人生社会是一场苦难。把人的感受分为:苦受,乐受,不苦不乐受。但这三种感受都是苦。而集谛是解释一切苦的根源,大概分为五蕴聚合说;十二因缘说;业报轮回说。灭谛是佛教宣扬的最终理想和境界,就是灭一切苦超越轮回,既涅槃。道谛是教导人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,或说明达到涅槃的方法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2249800.html
  • 从不杀戒看佛教伦理学与外道的不同

    得到量化的总结。“灭谛”的成果,必须以“集谛”为前提,“道谛”就是这种前人经验的总结和传授。所以,佛教以提出非《五戒》俗见的新型真谛,以“集”的分析方法达到“灭”的实现,证得与俗见不同的佛道存在,佛法这是何等的伟大!  什么是非俗见的《五戒》呢?除了可仔细践行佛教诸细则戒律来证知外,我们还可以直接从《四谛法》中得到以分析总结方式为大智慧的“道谛”指导,《五戒》才会抛弃固版的外道式教条主义走向活泼泼...

    昌迦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649847.html
  • 八正道修行浅释

    :佛教的人生观是苦谛与集谛,解脱观是灭谛与道谛,安身立命之处是佛、法、僧三宝。“苦谛”的意义是在这世界上的确有苦难不如意存在,“集谛”的意义是经过深刻觉察,这些苦难不如意系来自众生的贪嗔痴,“灭谛”的意义是这些苦难不如意是有因有缘而起,只要苦难不如意的因缘离散或贪嗔痴止息,苦难不如意就不会产生,“道谛”的意义是你相信并了解苦谛、集谛、灭谛,同时发愿从自己的知见、思维和一言一行入手,不断改善人格、...

    蔡茜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052805.html
  •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(三)

    便总是被强调,而有时贪欲也被用来解释集。  道谛便是由苦而入灭的方法,缘起之理为道提供了可能。关于道谛,主要指戒、定、慧三学,广开为三十七品,基本上是就集谛所显了苦因痛下针砭。可就业言,戒者除贪欲(爱...

    吴淑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165672.html